找到相关内容902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有漏

    有漏;若达到断灭烦恼之境界,则称为无漏。在四圣谛中,、集谛属于迷妄之果与因,为有漏法;灭谛、道谛则为觉悟之果与因,为无漏法。有漏、无漏之法,在修行之因、果当中,具有极重要之地位。  有漏之异称有多种,据俱舍论卷一所举,即取蕴、有诤、、集、世间、见处、三有等。此外,尚有有染、有染污、有覆、尘垢等异称。另据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三,举出六种有漏,即:漏自性、漏相属、漏所缚、漏所随、漏随顺、漏种类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1654593.html
  • 地藏菩萨形象的由来

    )除盖障地藏,左手持锡杖,右手结与愿印,为人除掉八之盖障,专门济度人道。所谓八即生、老、病苦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阴盛,为所摄。 (六)日光地藏,左手持如意珠,右手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3159730.html
  • 菩萨为众生说四圣谛

    善法,佛说一切助遗善法,皆摄在四谛中。助道善法因缘故,分别有三宝。众生不信三宝,不得离六道生死。然四圣谛中,以四圣谛体故灭?为用智故灭?若以得道,一切众生、牛羊等亦应得道,若用智得道,离则无智,离智则不名为,但名为智和合故生,不得言但以灭,但以智灭,乃至道谛亦如是。  佛说四谛平等即是灭,不用谛灭乃至道谛灭,何以故?是等四法,皆从因缘生,虚诳不实,无有自性故,不名为实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3367263.html
  • 学佛大意 ─ 初心

    亦云无上佛道誓愿成。  第四、还没有得涅槃的,使他们得涅槃,也就是说:‘无上佛道尽誓愿成。’  此之四法。即对四谛。  这四种法,就是和四谛相对的。  故缨络经云:‘未度令度。未解集谛令解集谛。未安道谛令安道谛。未证灭谛令证灭谛。’  所以缨络经云:‘还没有度脱的,令他度脱;集谛还没有解脱的,令他解脱集谛;道谛还没有安的,令他安道谛;灭谛还没有证得,令他证得  灭谛。’  而此四法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20774458.html
  • 问:“四谛”指的是什么?

    佛教四谛是什么? 1、--人生如同苦海泛舟 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各种苦恼贯穿的,共有八: (1)生:胎儿出生,皮肉细嫩,在接触和适应外界的过程中,充满痛苦。 (2)老:人到老年,发白脱落,牙齿老化,嚼食困难,耳聋背驼,行走艰难,倍感痛苦。 (3)病苦:人要患各种疾病,造成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。 (4)死:人将临死,对死亡充满恐惧,弥恋现世的生活,感到痛苦。 (5)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5278170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慧根与择法觉支两者之间有何差异?

    则缘取无所有处禅心为对象。但禅那正见是很低层次的正见。 观禅正见包括了: 一、 观照的正见,即观究竟名色法的正见。 二、 观照集谛的正见,即观照诸因及果之间缘起关系的正见。此正见亦称为自业正见,即知见自己的业是属于自己的财产的智慧。 三、 世间的道正见。这即是观照诸行法,即名色法及其因为无常、、无我的正见。此正见也观照在未来证得阿罗汉道时,一切烦恼灭尽,以及观照在未来证入般涅槃时,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慧根择法觉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9020595547.html
  • 东林慈善志愿者:武见萍的方便之门

    武见萍的方便之门 深入佛法“”真义,方生“慈悲”真情因种种苦难各异,开种种善巧方便她说:渡人要有智慧 武见萍,女,1953年,大专毕业,家住九江市江洲农贸市场。自2000年皈依以来...经典,认真修行,要深入佛法“”真义,方生“慈悲”真情,要根据种种苦难的根源,开种种善巧方便,最终引导对象忏悔业障,念佛求生净土。 武见萍居士在功德会居家关怀这个活动中,实践了大乘佛法慈悲济世的...

    东林慈善

    |东林慈善|志愿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1/13374934392.html
  • 菩提二字的意义

    ,所以我们内心的污垢是暂时性的,经过这种对治力净除。这些内容我们从何了知呢?四圣谛的,先要了知痛苦最主要是三的行,行是由因而生的,既然由因生,是同类因而生?或是异类因而生?由此思惟,可以了知是由因而生,而且是同类因而生。由此因缘说到集谛,集谛可以由对治力消灭;当集谛消灭之后,就是灭谛,了知能证得灭谛,必须要有成办灭谛的道谛,这是自然就很想去学习对治。  经由四圣谛的内容,我们对于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552457.html
  •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——昌如

    有一种误解,认为佛教徒不应该关注社会上的任何事务,而应当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佛教的修行当中去,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都是的,空的,没有任何的意义。然而,佛陀的本意可能与此并不相同。其实,在原始佛教时期,佛陀所宣讲的重要理论就是四圣谛,即是,集谛,灭谛,道谛。然而此中的含义并仅仅是指,而是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,也就是苦苦(生、老、病、死等所引起的无常变迁之),坏(情境变迁失去所引起的)与...

    昌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2966550.html
  • 悲心的所缘与行相,心之力量难思议

    的有情。  此处,须明确悲心的所缘境,未精通的人一般只有“缘苦苦悲”,连“缘坏悲”都很鲜少或很微弱,更不必说“缘行悲”,如此,悲心的所缘就很狭小。  此处,缘有情悲是一种遍缘三界有情的悲心。这是经由学习教法发展而来的。因此,中士道修成为引发大悲心的重要基础。  弥勒菩萨在《大乘庄严经论》中,讲述了十类悲心所缘。  一、炽燃众生:“炽燃”指欲火炽燃,即贪著五欲的众生。欲界众生对五欲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3567512.html